【致敬吾师】邵伟:走出“碳”索之路

时间:2023年11月24日 16:57添加人:田夏  来源:宣传部 点击:

致敬吾师邵伟:走出一条的“碳”索之路


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导致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对全球异常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产生深远影响。

在我校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教师邵伟看来,二氧化碳具有极高的价值,变废为宝不是梦。

邵伟的研究之路是一条笔直的大道,聚焦“碳”,直奔主题、从学生时代开始一直坚持。

邵伟的研究之路也有一条蜿蜒小道,研究“碳”,各种微小精妙有待破解。

作为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的青年教师、青年科研工作者,

他在科研第一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从一个研究支点出发,不断深入,逐渐延伸出自己科研的主赛场,成为了一名固碳先锋。


选择“碳”:科研和教学都离不开引导启发

“从化学角度来看,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C1资源,因为它价格低廉、含量丰富、无毒且可回收利用。”见到记者后,邵伟开门见山地介绍道。

将二氧化碳活化并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邵伟从学生时代就确定的科研梦想。

2019年6月邵伟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右三)


本硕博都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邵伟,一开始就选择了化学专业。

他逐步确实了自己在二氧化碳化学固定与转化的研究方向,一直致力于揭示宏观性能与低维材料微观结构之间的构效关系,实现二氧化碳的有效利用。

当被问起为什么选择固碳这个研究方向时,邵伟表示,国家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与愿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中国需要我们青年人主动作为、勇于担当。

导师张晓东严谨求实、博学笃行的治学态度和谦逊低调的为人处世风格,深刻影响着邵伟。追随导师的脚步,邵伟沉下心来投身于固碳研究。

谈到导师,邵伟向记者分享:“在我读研期间,导师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导师采用了引导式+启发式的模式指导我的科研论文,从选题、研究方法、框架确定、内容完善一步一步引导我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撰写。”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邵伟告诉记者,这是导师教会他的学习方法,如今身为人民教师的他,也将这一点充分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在邵伟眼里,教书育人既是一项光荣的事业,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邵伟在实验室指导学生(中)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他深知“科研是源,教学是流”的道理,始终认为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是教学内容和学术思想的不断创新,而教学内容和学术思想的不断创新又必须以科学研究为依托。

在课堂上,邵伟本着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向学生们教授专业前沿知识,他认为理解比记忆更重要。

他的《无机化学》和《基础化学实验IA》课堂上,不让学生们背公式,而是和学生们一起推导化学公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专业知识内化于心。

邵伟表示,科研和教学都离不开引导启发,引导启发是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只有时刻牢记引导启发才能跑好这场科研教学的“马拉松”。


研究“碳”:聚焦一个细微之处做科研

今年8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

邵伟的《铋基卤氧化物路易斯酸碱位点设计及其光催化CO2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获批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实验室里,邵伟正在认真开展科研


提起这次科研项目成功获批,邵伟谦虚地表示:“我在固碳领域里面的一个细微之处多思考、多研究,专注于一个点、一件事。”

近年来,邵伟专注于固碳领域里面的低维固体材料结构设计及其在光催化二氧化碳固定合成高附加值长链有机物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在《Trends in Chemistry》《Angew.Chem.Int.Ed.》《Nano Energy》《J.Phys.Chem.Lett.》《Nanoscale》《化学通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篇。

在采访中,邵伟不止一次提到“聚焦”的重要性,他一直认为做学术研究需要的并不是多么高的天赋和能力,而是需要有极高的专注度,修炼极强的专注力。

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紧跟当前国家对于光催化二氧化碳固定的最新研究进展,在低维固体材料结构设计和二氧化碳固定合成碳酸二甲酯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如果你问他,在科研上取得成功的奥秘在哪里?

他会告诉你:“专注、执着、脚踏实地和实事求是”。从学生时代开始到现在,年轻的邵伟整整花了近10年的时间奋战在同一个研究方向上。吃饭、睡觉、做梦都在琢磨这件事儿。

邵伟深知科研的道路永无止境,新的科研成果会不断涌现。因此,他不愿止步于脚下的山峰,决心开展更多富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邵伟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申报成功使他对自己一路走来的坚持倍感振奋,更坚定了他在科研之路上的步伐。

邵伟表示,项目的成功申报离不开学院的鼓励和支持,也离不开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他告诉记者,获批的项目是他博士毕业论文课题的后续延伸,项目不仅为设计用于二氧化碳活化的催化剂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而且还为二氧化碳的固定机制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未来,邵伟将继续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从化学角度对光催化二氧化碳合成DMC进行解释和探索,为固碳作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在未来能对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恢复碳循环以及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起到一定帮助。”邵伟说。


利用“碳”:围绕学院发展做科研想教学

2022年6月,邵伟一毕业就来到必赢线路检测中心。

“爱满天下,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牢牢铭刻在邵伟的心中。

如何更好地知行合一?是邵伟来校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来到学校后,我决定将合师‘知行合一’与科大‘理实交融’的两个校训精神融为一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怀抱理想更积极投身于实践。”邵伟说。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作为科研工作者,要能研发创新产品,将知识创新与应用研究有机衔接。

在学院相关领导带领下,赴天津大学合肥创新发展研究院洽谈合作(右一)


邵伟的想法很朴实,邵伟的做法很细致。

来校这一年,实验室、课堂、办公室哪里都有邵伟的忙碌身影,他搜集信息、开展调研、请教学习,紧跟学院专业建设、内涵发展,调整优化自己的科研方向。

邵伟表示,他将根据学校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和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师范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逐步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把自己的科研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更好地利用“碳”。

邵伟正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电化学测试


下一步,邵伟将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的产学研工作,积极推动固碳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努力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除了将固碳领域的科研更多的侧重于在制药方向,大力开展药物分子研究。

在教学上,邵伟也紧密结合“师范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围绕学院高质量发展想办法、作优化。

他结合自身科研工作,把科研前沿知识融入日常教学,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育学生科研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此外,他还注重课堂设计,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邵伟表示,选择了“碳”就要研究“碳”,研究“碳”未来在学校就要更好地利用“碳”。

作为90后的青年教师,属于邵伟的“碳”索之路或许才刚刚开始。(文:石可欣 田夏 图: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