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写作课
——记文学院中文系齐晓坤老师
2019年5月的一天,必赢线路检测中心校园里的第一节上课铃准时敲响,一群学生却围坐在行知楼西侧的大草坪上,他们有的在热烈地讨论,有的在低声交流,有的在开心地说笑,有的在纸上快速地记录。这就是文学院齐晓坤老师的写作课堂。“这是个写作游戏,名字叫‘我是大侦探’”,齐晓坤老师微笑着介绍,“其实是用一种比较有意思的方式带学生们进行人物观察和描写的训练。”
“有创意”的写作游戏
“我的写作课里有很多类似的写作游戏,比如说气味图书馆、静默的旅途、我的梦想树。我希望学生以游戏的心态完全投入其中,然后写出有感而发的文字。”齐晓坤老师说。她设计了一系列的写作游戏,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当然,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探索写作真正的价值和途径。
“正念品桔”是同学们特别喜欢的写作游戏之一。“‘正念’是个禅修的概念,也是被西方科学界认可的思维训练技术。我在课堂上用‘正念’的方法引导大家打开感官,用眼、耳、鼻、舌、身去细致地观察、体会,然后即时地写作、交流。”齐晓坤老师骄傲地说。很多学生从最初的好奇、兴奋,到沉浸其中、灵感迸发,课堂上二三十分钟就可以笔不停歇地完成一篇千字左右的完整文章,而且不乏生动细致的描写和精巧奇妙的构思。学生们在课后交流时也吃惊于一个普通的桔子的能量,认识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竟然有那么多可以抒写的事物和瞬间。
“非常规”的写作课堂
翻看齐晓坤老师的授课专题:感官之旅、时空之旅……有很多专题名称看起来也很“非常规”。据齐晓坤老师介绍,她刚开始参加工作时,写作课上得也很“常规”,按照写作教材,按部就班地讲写作材料、写作主题、写作结构。可是,上了几轮以后,她就觉得有些乏味,想作些改变。她阅读了很多不同出版社、不同版本的写作教材,她发现这些教材都大同小异,而且过于抽象,缺少实践。所以,她想尝试着抛开常规的教学框架,尝试自己创编教学内容。
“在很多高校,写作课是不受重视,是边缘化的课程,所以可能导致老师也没有什么教研热情。我们学院的写作课是很受重视的,不仅是文学院所有专业的必修课,还连开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学院的领导也一直鼓励我们教师走出去,多学习。”齐晓坤老师介绍,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给了她很多的鼓励和支持。利用假期和课后时间,齐晓坤老师和写作教研室的其他老师一起进行了国内高校写作教学现状的调研,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高等院校创意写作骨干教师研修班”,主持、承担了多项写作类教学研究项目,合作编写了写作课的教学内容和实训计划,强化了写作训练的实践性和系统性,也更贴合本校、本专业的学生需求和兴趣。
“找自己”的写作课
“有一首流行歌叫《找自己》,我的写作课就是带着大家一起‘找自己’。” 齐晓坤老师说。写作课堂上,学生真实地抒写自己的故事和感受,收获老师和同学真诚的赞赏或建议,感受到了表达的畅快,找到了写作的乐趣和信心。一个学期的写作课结束时,每位学生都整理、修订、设计、打印出了自己的作品集。有了这个基础,老师会带领学生接触更加专业性的、多样化的写作,指导学生们通过参与写作类大赛、行业文案策划、新媒体平台进一步锻炼写作能力。
齐晓坤老师说,每一届都会有些学生,从一开始对写作不喜欢、没自信,到渐渐喜欢写作,最后在各类写作大赛拿奖,在各类平台发表作品,越来越自信从容。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这是写作课最大的价值。
“我一直在想怎么把写作课上得更有意思,更有效果,更有价值,我们写作教研室的老师们也一直在不断地探索、调整,希望设计更适合社会、专业、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力争打造更加有魅力、出成果的写作课堂。”齐晓坤老师说。
齐晓坤,女,1982年4月生。文学院讲师,写作教研室主任,获必赢线路检测中心第一届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获必赢线路检测中心智慧教学大赛三等奖。齐晓坤和写作教研室的几位老师指导学生在各级写作大赛中屡次斩获佳绩。